2008年畢業后,她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無比崇敬和熱愛之情,加入了沈陽工學院這個大家庭。她愛崗敬業,勤奮踏實,追求上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工作能力,在國際交流與合作各項工作中取得了多項驕人的成績。她就是榮獲學校2022年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的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徐穎。
愛崗敬業 無私奉獻
她格盡職守,無私奉獻,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不斷推進與俄羅斯高校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國際名師講座講學,助力辦學水平提升;來華留學生的招生工作走在一線,為沈工鑄造國際風景線;進行各類國際項目宣講,為有意出國留學的師生解答疑難。她說:“奉獻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美好的傳承;沒有甘于奉獻的人,就沒有成果的實現,就沒有奇跡的開創,就沒有今天的收獲,更沒有未來的光明?!蓖瑯?,她星夜兼程,不辭辛苦,默默前行,走在沈工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路上。
拓寬師生全球視野 引進優質海外資源
我校于2016年成立國際交流中心,2018年成立國際教育學院,作為主要負責人,她負責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留學生招生、教學、管理等工作。從2009年與第一所國際合作院校成功簽約到今天與14個國家37所高校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她是每一次簽約的親歷者、見證者、貢獻者。學校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深入合作,探索有效的國際交流合作模式,簽約高校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占比50%。
她積極引進海外資源,拓寬師生全球視野。以提供各類高質量線上學分課程的形式,結合當前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引進世界名校線上學術類、科研類、創新創業類線上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連續三年邀請劍橋大學、哈佛大學、昆士蘭大學知名學者教授來我校作報告,每年引進友好學校的優秀教師來我校授課及項目式教學。2020年,邀請哈佛大學和俄羅斯高校的專家為我校藝術學院學生指導畢業設計,構建了高水平的學術師資交流平臺,提高校園國際化學術氛圍。
她牽頭開展2+2、3+1等本科雙學位、專升本和本碩連讀等學歷項目,交換生、海外帶薪實習、短期訪學交流、寒暑期游學等校際交流項目,學生出國學習交流人數累計近300人次。有部分學生通過國際項目考入英國愛丁堡大學、華威大學等世界名校。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增進中外高校交流
2018年,在她的努力下,我校與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共建普希金學院。我校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多方合作,一幅國際化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此后,我校與俄羅斯后貝加爾國立大學等四所高校成立“中俄學術聯盟”,我校與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聯合建立了“中俄食品生物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并成功申請成立中俄(遠東地區)高效智能制造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東北三省一區高校中俄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中國-俄羅斯:全球化背景下的對話國際研討會在我校召開。2022年,中白表面工程與激光加工技術高端論壇在我校舉辦。這些亮點項目和事件多次被國內外媒體、電視臺采訪報道,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勇敢逆行 堅守校園
學校需要,學生需要她的時候,她都會義無反顧地沖鋒在前。疫情期間,學校進行封閉管理,她勇敢逆行,主動請纓留守在校工作,在兩次的封閉管理中,她都與學生在一起,用心守護著校園。她全面主持國際教育學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主抓學生情緒安撫工作;著重解決留學生封閉校園期間在生活中的困難;組織駐校教師與學生談心;將日常防疫工作落實到人,專人專管,在常態化核酸檢測中做到不落一人,不錯過一次核酸檢測。同時,她積極組織國際教育學院全體教職工多次策劃并開展在校留學生文體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她以學生為中心,堅守外事工作原則,堅守留學生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心陣地。她既忙著統籌工作,又不忘深入學生身邊,疫情無情人有情,在徐穎的努力下,沈工的留學生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為了學生、為了學校,她舍小家顧大家。2020年春節,她的妹妹生病住院,十分需要她去護理。一邊是需要她的學生,一邊是需要她的妹妹,一番糾結掙扎,她選擇了堅守在學校的疫情防控一線;2022年春天,她的女兒受傷在家,在十分需要她陪伴的時候,她還是毅然選擇了留校堅守。她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崗位,無私奉獻。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曾經煢煢孑立,獨自前行,如今前路開闊,萬里鵬程。沈陽工學院的國際化之路已經越走越寬,她用自己的日夜兼程和默默奉獻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她曾踏著泥濘開路,摸著石頭過河,終于在這個秋天結出累累碩果。但是,她不曾有一刻懈怠,因為她是“國際化路上星夜兼程的前行者”,沒有停滯,只有前行!
